第2章 初露锋芒与奇葩事儿

小说:我在古代当文豪 作者:清清小鱼瀚 更新时间:2025-02-05

清晨,第一缕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,洒在沈砚书的脸上。他悠悠转醒,看着陌生的房间,才想起自己已经穿越到了战国时期。身旁,少年的鼾声此起彼伏,昨晚少年热情地与他同榻而眠,说是方便夜里继续听他讲那些“远方的故事”。

沈砚书轻轻起身,走出房间。院子里,少年的父母已经开始忙碌起来。少年的父亲正在劈柴,母亲则在一旁生火做饭,袅袅炊烟升腾而起,给这个古朴的农家小院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。

“早啊,伯父伯母。”沈砚书礼貌地打招呼。

两人笑着回应,眼中满是和善。沈砚书主动上前帮忙,拿起一根柴准备学着劈柴,可他毕竟是个文物专家,平日里拿惯了鉴定工具,哪干过这粗活。他双手紧握斧头,高高举起,却在落下的瞬间偏离了方向,不仅没劈到柴,还差点砍到自己的脚。

少年的父亲见状,赶紧过来接过斧头,笑着说:“公子,这活儿看着简单,实则不易,还是我来吧。”沈砚书尴尬地挠挠头,脸上一阵发烫,心里暗自吐槽:“在现代我可是风光无限,到了这儿,连个柴都劈不好。”

这时,少年打着哈欠从屋里走出来,看到沈砚书的窘态,忍不住哈哈大笑:“沈公子,你这劈柴的架势,倒像是在舞剑呢!”沈砚书白了他一眼:“去去去,别笑我了,快教教我,不然我这以后在这村子里可怎么混。”

在少年的指导下,沈砚书总算掌握了一点劈柴的技巧,虽然姿势还是不太标准,但好歹能把柴劈开了。就在他累得气喘吁吁的时候,村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。

“走,去看看!”少年拉着沈砚书就往村子中心跑去。

到了那儿,只见一群村民正围在一个摊位前,指指点点,议论纷纷。沈砚书挤进去一看,原来是一个卖布的商人正在和村民争吵。

“你这布根本不是你说的那么好,我买回去给我家闺女做衣服,才穿了一天就破了!”一个大妈气愤地说道。

商人却一脸不屑:“你可别污蔑我,我这布可是从郢都运来的上等货,肯定是你家闺女穿的时候不小心弄破的。”

沈砚书仔细看了看那块布,又摸了摸材质,心中有了底。他走上前,清了清嗓子说道:“这位大哥,你这布确实有问题。你看这布料的纹理,粗细不均,明显是做工粗糙,而且这染色也不正,洗几次肯定会掉色。在我们那儿,这种布可是卖不上价钱的。”

商人一听,脸色大变,指着沈砚书说:“你是什么人?少在这儿胡说八道,坏我生意!”

沈砚书不慌不忙,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手帕,那是一块现代工艺制作的手帕,质地柔软,花纹精美。他将手帕和商人的布放在一起对比,说道:“大家看看,这是我从家乡带来的布,和他这布一比,高下立判。”

村民们纷纷凑过来观看,一边看一边点头,对沈砚书的话表示赞同。商人见势不妙,想要收拾东西走人,却被几个村民拦住。

“你今天必须给我们一个说法,不然别想走!”村民们义愤填膺。

商人无奈,只好给大妈退了钱,还答应以后不再卖这种劣质布。村民们欢呼雀跃,对沈砚书投来敬佩的目光。

“沈公子,你可真厉害!”少年兴奋地说,“你怎么什么都懂啊?”

沈砚书微微一笑:“这没什么,在我们那儿,鉴别这些东西是很简单的事儿。”其实他心里暗自庆幸,多亏了自己平时对各种材质的研究,没想到在这儿派上了用场。

解决了布的问题,沈砚书和少年在村子里闲逛。走着走着,他们来到了村子的学堂。学堂里,一位老先生正在给孩子们讲学,讲的是《诗经》。

沈砚书忍不住停下脚步,听了一会儿。老先生讲得虽然认真,但有些地方的解读却让沈砚书觉得有些牵强。他忍不住小声嘀咕:“这解释不太对啊。”

没想到,他的声音虽然小,却还是被老先生听到了。老先生皱着眉头,看向沈砚书:“这位公子,你有何高见?”

沈砚书知道自己失言了,不过既然被发现了,他也不打算退缩。他恭敬地向老先生行了个礼,说道:“在下冒昧,只是觉得先生对这几句诗的解读,和我所理解的有些不同。”

老先生来了兴趣:“哦?那你且说说,你是如何理解的?”

沈砚书便将自己在现代所学的关于《诗经》的解读娓娓道来,他不仅讲解了诗句的字面意思,还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,分析了诗歌所表达的深层情感。他的讲解生动有趣,通俗易懂,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,不时发出阵阵惊叹。

老先生听后,先是一愣,随后抚须大笑:“妙啊妙啊!公子的见解独特,让老夫受益匪浅。不知公子师从何处?”

沈砚书一时语塞,总不能说自己是从两千多年后的现代学来的吧。他灵机一动,说道:“在下自幼跟随一位隐居的先生学习,先生学识渊博,不拘泥于传统,所以教给我的知识也和常人不同。”

老先生连连点头,对沈砚书越发欣赏。他邀请沈砚书到学堂里,给孩子们继续讲学。沈砚书推辞不过,只好答应。

站在讲台上,沈砚书看着台下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,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感觉。他开始给孩子们讲起了现代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知识,比如历史上的奇闻轶事、科学小常识等等。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,不时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。

“先生,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的?”一个小男孩问道。

沈砚书笑着解释道:“那是因为星星的光要穿过大气层,而大气层是不均匀的,所以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和散射,我们看起来星星就一闪一闪的啦。”

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又接着问:“那月亮上真的有嫦娥仙子吗?”

沈砚书刚想回答,突然想到这是古代,人们对神话传说深信不疑。他灵机一动,说道:“嫦娥仙子的故事,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想象。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证明嫦娥仙子是否真的存在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学习,去了解更多关于宇宙的奥秘。说不定有一天,我们真的能登上月亮,去看看那里有没有嫦娥仙子呢!”

孩子们被他的话激发了好奇心,纷纷嚷着要好好学习,将来去探索宇宙。老先生在一旁看着,不禁对沈砚书竖起了大拇指:“公子真是一位良师,能以如此独特的方式启发孩子们的心智。”

从学堂出来后,沈砚书和少年继续在村子里游玩。路过一片农田时,他们看到几个村民正在为如何种植庄稼而发愁。原来,今年的雨水有些反常,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调整种植方法。

沈砚书想起自己在现代看过的一些农业科普知识,便走上前给村民们出谋划策。他告诉村民们,可以根据土壤的湿度和气候的变化,合理调整种植的间距和深度,还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灌溉方法,保证庄稼的水分供应。

村民们听了他的话,半信半疑。沈砚书见状,亲自拿起锄头,给村民们示范如何操作。他一边示范,一边讲解,虽然动作有些生疏,但好歹把方法演示清楚了。

就在这时,一个村民不小心踩到了一块石头,摔倒在地,手中的锄头也飞了出去,正好砸在了沈砚书的屁股上。

“哎哟!”沈砚书疼得跳了起来,捂着屁股直咧嘴。村民们纷纷围过来道歉,沈砚书哭笑不得:“没事儿没事儿,这纯属意外。”

少年在一旁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:“沈公子,你这是为了给我们传授知识,连屁股都牺牲了啊!”

沈砚书白了他一眼:“你还笑,等会儿看我怎么收拾你。”

经过一番折腾,村民们终于按照沈砚书的方法开始种植庄稼。他们对沈砚书充满了感激,邀请他晚上到家里吃饭。沈砚书欣然答应。

晚上,沈砚书和少年来到村民家中。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饭菜,虽然都是些农家菜,但却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。村民们热情地给沈砚书夹菜,对他赞不绝口。

酒足饭饱后,沈砚书和少年回到家中。躺在床上,沈砚书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,心中感慨万千。他没想到,自己在这个陌生的时代,竟然能凭借着现代的知识和技能,帮助到这么多人。虽然过程中闹了不少笑话,但也收获了村民们的信任和喜爱。

“看来,我这穿越之旅,也不是那么糟糕嘛。”沈砚书嘴角微微上扬,带着一丝满足的笑容,渐渐进入了梦乡。在梦里,他看到自己在这个战国时代,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人物,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,改变着这个世界……

章节 设置 返回

上一章 | 章节目录 | 下一章

章节X

第1章 舌尖上的穿越 第2章 初露锋芒与奇葩事儿 第3章 初露锋芒与奇葩事儿(续)

设置X

保存 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