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选好书《闺蜜齐穿互助,在年代文里当配角》无删减版全文在线

更新时间:2025-03-28 15:33:29

>>>>《闺蜜齐穿互助,在年代文里当配角》 在线阅读<<<<

小说《闺蜜齐穿互助,在年代文里当配角》,由作者木倾歌独家倾力所创作完成的,文里的代表人物有温宁萧焕,小说内容梗概:两人简单用水擦了擦脸和手,便回到女知青房的炕上躺下,不一会儿就睡着了。夜半时分,陈玉梅和林晓霞……

李贵山稍微缓和了一下语气,“好了,这两间屋子,正好还剩六个位置,够你们住的。听说下个月还要来五个知青,到时候可能要重新盖房子。”

他又指了指厨房方向,“咱们这里,吃饭都是一起做大锅饭,知青们轮流搭伙做饭,劈柴、打水的活儿也得分工。”

“今天你们刚到,路上也累了,好好休息吧。明天再给你们一天假,后天就要开始下地上工了。”

“明白了,贵山大叔。”赵慧敏率先点头,声音干练。

“行,你们进去吧。”贵山大叔招呼着老根爷爷,一起牵着牛车离开。

新知青们抱着包袱,走向各自的房间。

知青房是土砖墙堆砌的,屋顶的木梁**在外。炕床虽硬,好在地方够大,一屋子人七零八落地躺着,还能剩下不少空余。

几个人刚躺下没多久,屋子里便传出轻微的呼吸声。

天黑的时候,院子里突然响起吵闹声。

“砰!”

林晓霞怒气冲冲把锄头扔到瓷盆旁边,发出一声巨响。

“林晓霞,你又怎么了?”模样清俊的江旭东皱着眉,不耐烦的问道。

“还问我怎么了?!”

林晓霞气急败坏地骂道,“干了一天活,回来饭都没影!不干活就别想白吃饭!让新知青们都起来分担劳动!”

林晓霞一早就听说今天会有新知青过来,没想到新知青们一来就睡大觉,也不知道提前给她们做好饭。

“晓霞说得对,大家都得干活。”一个柔柔弱弱的声音也附和。

屋里的新知青们听到林晓霞的阴阳怪气,睡意顿时没了。

温宁皱着眉头坐起身,回忆书中的内容。

一开始叫骂的应该是林晓霞,那个附和的柔弱女声,应该是她的老乡陈玉梅。

书里说过,林晓霞和陈玉梅是老鼠屎,上一批被拉去农场改造的男知青和嫁出去的女知青,都是被她们算计的。

这俩人心不正,麻烦事少不了。

温宁和沈棠牵着哈欠连连的小逸,来到院子的时候,赵慧敏,郭明辉,孙志远已经在了。

“虽然你们都是新来的,但也要吃饭的,不能光吃我们的粮食不干活!”

林晓霞手叉着腰,目光落在郭明辉和孙志远身上。这两人气质和着装明显与其他人不同,看着就不是普通家庭出来的,林晓霞心里暗暗动了心思。

“郭明辉孙志远,你们两个去捡柴。”林晓霞给他们分派了容易的活,语气里带着一丝讨好。

她又看向温宁和沈棠,眼神带了点挑衅,“你们俩去挑水烧水。那个小不点儿……去劈柴。”

“你说什么?小逸这么小你让他劈柴?他哪来的力气?”

沈棠脸色一沉站起来,温宁一把拉住她,看向林晓霞,“好,我们这就去。”

林晓霞没想到她们答应的这么痛快,轻哼一声,转身走了。

见四下无人,沈棠拉着温宁到墙角边,低声说:“宁宁,这群老知青看着都不太好相处,这才刚来就给咱们立威,咱们不反抗,往后一定会被欺负的很惨!”

沈棠刻意压低了声音,“而且咱们身怀空间,和一大群人一起生活,也不方便咱们使用物资……”

温宁思索了一下,“这样吧,明天我们去县城一趟,假装去供销社买东西,然后从空间里拿点物资出来,然后给村长送礼打个招呼,看看能不能在村子边沿盖个房子搬出去住。”

沈棠眼前一亮,觉得这个主意不错。

“确实要拿点粮食出来,不然吃老知青的,她们还会挑事。

马上快秋收了,咱们得提前补补身体,秋收可是一年里最累的时候。”

“嗯,趁着明天去县城,把粮食和物资也规划好。”

说完,两人拉着小逸去井边打水。

水井的位置离知青院不远不近,靠近山脚,环境清净。

视线落在不远处一个阴影里的山洞上,温宁心猛地一跳,脑海里浮现起原书里,原主的父母,就是在一次暴雪中冻死在下放的山洞里的。

根据描述,应该就是这个山洞了……

“宁宁,怎么了?”

“我们就在这里盖房子吧。”温宁看了一眼蹲在地上玩石子的小逸,凑到沈棠耳边,告知了原主父母应该就是被下放的情况。

沈棠打量了一圈周围的环境,“就这里吧,挺不错的。”

林晓霞和陈玉梅坐在灶台旁,望向水井那边正挽起袖子打水的温宁和沈棠。

夕阳的余晖将她们的身影拉得细长,衬得她们的侧脸愈发清秀。

林晓霞目光透着几分阴郁,“瞧见没,这俩人长得可真是狐媚样儿,**嫩的脸蛋儿,笑一笑能把人魂儿都勾走。”

陈玉梅撇了撇嘴:“是挺招眼的,一看就是没吃过苦的主儿。”

林晓霞哼了一声,“等会儿再试试她们的脾气。如果是软柿子,那做饭的活就都甩给她们!咱们在地里干一天活,回来还得轮流伺候十来张嘴,真是累死个人了。”

“可不是嘛!”陈玉梅立刻附和,“天天熬汤煮饭的,快把我烦死了,能把这活丢出去,当然再好不过!”

晚饭很简单,一道番茄炒鸡蛋,一道凉调酸辣萝卜,一道辣椒炒豆角,一人一个粗面饼子,一碗稀的只有汤的玉米糁汤。

饼子是昨天剩的,吃起来非常拉嗓子,温宁她们都是泡在玉米糁里泡软了才吃下肚的。

吃饭的时候,其他三个老知青,江旭东,李春兰,和王海峰也出现了。

打扮上李春兰比较讲究,穿着白色衬衣,绑着两个马尾,身上散发着香膏的味道,模样温婉,看起来应该家境不错。

江旭东是白净的类型,已经下乡做了两年农活,皮肤还是白的透亮。

王海峰则一脸的英气,身材比较高大,眼神里带着真诚坚毅。

这三个老知青都是看起来比较沉默的类型,毕竟刚才她们这群新知青被林晓霞为难时,他们并没有多话。

吃过饭,天已然黑透。

洗碗的活分派给了温宁和沈棠,

十来个碗碟堆放在大木盆里,温宁和沈棠蹲坐在盆边,撸着袖子准备洗碗。

“我给你们添点水吧。”林晓霞拎着铝制的水壶走来。

“不用。”温宁敏锐的察觉林晓霞来意不善,拉着沈棠起身躲避。

然而林晓霞还是笑盈盈的上前,快到盆边时做了个摔倒的假动作,滚烫的热水壶被她丢向温宁。

温宁虽然迅速的躲开了,但水壶溅起的水花,还是烫红了她的脚背。

“林晓霞,看来是我太低调了,让你觉得好欺负!”

温宁一把抄起放在墙角的扫把,手腕一抖,便朝着林晓霞挥了过去。

“啊!”林晓霞没想到温宁脾气这么暴躁,一下被打中了胳膊,疼得直跳脚,“你疯了!敢打我?!”

林晓霞尖叫着向后躲,但温宁手里那扫把挥得虎虎生风,完全不给她喘息的机会。

“温宁,你欺人太甚!”陈玉梅眼看情况不对,立刻冲上前阻拦。

“拉偏架是吧?那你也别跑!”

温宁冷笑一声,反手一挥朝陈玉梅扫了过去。

“啊哟!”

陈玉梅被扫把扫中了肩膀,疼得倒吸一口凉气。

林晓霞和陈玉梅两人被温宁一把扫把逼得四处躲闪,沈棠立刻抄起一根锄头冲上前帮忙。

她和温宁配合默契,把林晓霞和陈玉梅打得抱头乱窜。

看到两个姐姐打得激烈,小逸小短腿奔向男知青的房间,从包袱里掏出两根细细的绣花针。

趁着混乱,小逸小小的身影悄悄挪到林晓霞和陈玉梅的身后。

一针下去,两人嗷嗷直叫……

“啊!谁戳我!”

“啊哟!我的**!”

眼看场面越来越乱,赵慧敏赶紧把点长贵山大叔请了过来。

“都给我停手!”李贵山一来,就将整个场面镇住。

温宁和沈棠同时停下,小逸也立刻藏起绣花针,乖乖站到温宁身边,一脸无辜。

林晓霞和陈玉梅此时已经趴在地上,一个捂着眼睛,一个捂着手臂。

李贵山目光威严地扫过众人,“这是怎么回事?!”

温宁露出那被烫红的脚背,“贵山大叔,我洗碗的时候,林晓霞忽然拎着一壶热水过来。这大热天的,哪里用得着热水洗碗?她分明是故意的,不安好心!”

“秋收在即,我的脚被烫成这样,肯定会耽误集体的劳动进度。我要求林晓霞赔偿我!”

“哎,你凭什么说我故意的!”林晓霞心虚地反驳,眼神四处乱飘。

李贵山的脸色沉了下来,“林知青,不管你是不是故意的,温知青都因为你受了伤。

秋收马上就开始了,这时候,谁受了伤耽误的都是集体的进度!你必须赔偿温知青,这样,赔十块钱吧。”

“我哪来的钱!十块钱,你们也真敢开口!”林晓霞气的涨红了脸。

李贵山冷冷地看着她,“林知青,你要么掏钱,要么等村里开个会,看大家怎么处理这事儿。”

见李贵山丝毫不松口,林晓霞眼珠子滴溜溜一转,忽然一把扯过站在旁边的陈玉梅,

“这事儿可不止我一个人!是陈玉梅出的主意,她也有份!”

“林晓霞,你胡说八道!”陈玉梅气得直跺脚,“你怎么把我也拉下水了!”

“哼,我拉你下水?敢做不敢认?!”

李贵山见两人扯皮,眼神一冷,喝道:“行了,别吵了!我看这事儿,你俩都有责任。那就这么定了,这十块钱,你们一人赔五块!”

五块钱对于林晓霞和陈玉梅来说,相当于两个月的开支了,两人死活不愿意出这个钱,和贵山大叔胡搅蛮缠了好久,把贵山大叔缠的没办法只好改变了惩罚方式。

“这样吧,温知青的脚伤成这样,估计半个月都不能上工了。这段时间,林知青陈知青,你们两人轮流替她下地干活,每天不得低于六工分。敢偷懒耍滑,扣你们自己的工分!”

“啥?让我们替她干活?!”

林晓霞的鼻子快气歪了,眼里几乎要喷出火来。

陈玉梅眼里也满是不甘,但在李贵山面前,她们谁也不敢顶嘴,生怕事情闹大影响她们的未来。

李贵山回头看向温宁,“温知青,你看这样处置可以吗?”

温宁露出一抹微笑,“谢谢贵山大叔,我没有意见。”

李贵山点了点头,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,“你们几个,以后给我好好相处,别再闹出这样的事!都是一起来下乡的知青,有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说的?”

叮嘱完,他背着手大步走出了院子。

随后,大家各自回房。

小逸虽然才六岁,但毕竟是男孩子,和一群女生住一起,怕还是会惹出麻烦。

所以温宁决定让小逸和男知青们住一起。给小逸选了炕尾的位置,铺上一层夏凉被,睡起来倒也舒服。

小逸可爱的要命,在她们铺床时,悄悄从口袋里拿出绣花针,告知她们,自己刚才偷袭陈玉梅林晓霞的事儿。

看到沾血的针尖,两人先是愣了下,随后爆发出大笑。

小逸真聪明,懂得从敌后方偷袭!

小家伙才七岁就知道维护她们了,温宁和沈棠心中满满的感动。

她们姐弟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,谁也别想欺负到他们头上!

在盖房子搬出去住之前,小逸可能要和男知青住一段时间,而且距离形势转好还需要七八年,温宁和沈棠合计了一下,和男知青们搞好关系,让他们在生活上稍微照看一下小逸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
于是,两人从空间里拿出了两斤散称的饼干水果糖,分给郭明辉、孙志远、江旭东和王海峰。

几人客气的收下,表示会帮忙多照看小逸的。

小逸性格开朗活泼,嘴甜的喊着哥哥,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。

这四人中,老知青王海峰好像很喜欢小孩子,对小逸尤其亲近。

安排好小逸后,温宁和沈棠回到了女知青房间。

一张大炕上,比较好的位置都被林晓霞和陈玉梅占了,赵慧敏在李春兰旁边靠近炕尾的位置铺了床单。

沈棠和温宁就选了炕尾的位置,铺一个大床单,两人睡一起。

趁大家没注意时,温宁从空间拿烫伤药膏涂抹在脚面上。

虽然烫的不严重,但多少还是有点不适,抹点药恢复的快点,不影响正常生活。

老知青劳作了一天,新知青辗转坐车也非常劳累,大家很快就睡着了。

快熄灯的时候,林晓霞和陈玉梅一瘸一拐的走了进来。

目光扫到炕尾的两个女孩,两人满眼的不甘愤怒。

5去供销社

翌日,天刚蒙蒙亮,村里的大公鸡就扯着嗓子叫了起来。

知青院的老知青们听到鸡鸣,陆续翻身爬起。

温宁迷迷糊糊看向窗外。

发现天边还泛着淡灰,她估摸着,这会儿还不到五点。

沈棠揉了揉眼睛,偷偷从空间里看了一眼时间,小声说:“三点二十,这里的天亮得好早。”

温宁侧耳听了听周围的动静,确定没人注意她们,才低声问:“棠棠,今天新知青不用上工,咱们抓紧去县城吧。”

“你留下。”沈棠立刻拒绝,“昨天林晓霞和陈玉梅就看咱们不顺眼,我们都走了,万一她们欺负小逸怎么办?再说,你脚还受伤,跑不了那么远。”

温宁想了想,“那我留下,顺便在附近转转,多了解一下村里的情况。”

沈棠笑着拍了拍她的手:“对,村里情况摸清楚了,以后咱们做什么都更方便。”

温宁又低声说,“昨天咱们和老知青已经闹不愉快了,不如就直接分出来过吧,不和他们一起吃饭了。”

“好,我也不想跟她们搅在一起。”

两人心意相通,不由相视一笑。

厨房里,新知青赵慧敏和孙志远正搭手帮老知青李春兰和江旭东做早饭,菜叶的清香夹着柴火烟气,在屋子里弥漫开来。

温宁走到厨房门口,扫了一眼里面忙碌的几人,“李知青,江知青,赵知青,孙知青,从今天起,我沈知青和我弟弟就跟大家分开吃饭了。我们自己照顾自己,不再分摊知青院内的集体劳动了。”

这话一出,赵慧敏和孙志远愣了一下,但很快点头表示理解。李春兰和江旭东也没反对,默默继续忙自己的活。

站在门边的林晓霞却冷哼一声,眼神里透着讥讽和不屑。

温宁目光一冷,抄起门边的扫把,敲了敲地面:“怎么,林知青有意见?”

林晓霞一见她拿起扫把,顿时想起昨晚挨打的场景,瑟缩了一下,“没……我没意见。”

温宁丢下扫把,冷哼一声,“林知青还是抓紧吃饱饭去地里干活吧。别忘了,你们可是要替我挣工分还债的。每天少于六工分,我可是会去找点长、大队长说理的。”

闻言,林晓霞的脸瞬间涨红,陈玉梅也气得咬牙切齿,却都不敢反驳一句。

站在温宁身边的沈棠,懒得搭理这两人,转头问李春兰:“李知青,你们平时怎么去县城?”

正在切菜的李春兰抬头看了她一眼,“县城啊?村东头有张老根爷爷的牛车,专门拉人进城,一个半小时就能到。”

她说着,往窗外看了一眼天色,“看时间,牛车应该快走了,你得抓紧了。”

沈棠赶紧看向温宁:“那我现在就去!”

温宁拍了拍她的手:“行,去吧。”

赵慧敏听到动静,放下手里的柴火,“沈知青,你等一下。我也想去县城转转,咱们一起吧。”

“好,那你快点。”

赵慧敏匆匆跑回房间,拿了钱票和布袋子,顺手抓起一个热腾腾的粗面窝窝,快步跟了上来。

温宁把沈棠送到院门口,低声叮嘱:“小心使用空间,这年代黑市抓的比较严,你注意人身安全。”

沈棠回头冲她笑了笑,“放心,我有数。等我回来。”

温宁点了点头,目送着沈棠和赵慧敏快步离开。

村东头的牛车上,老根爷爷正扬起鞭子拍牛**,准备出发。

“老根爷爷,等一下!”

张老根转过头一看,“哎呦,是沈知青、赵知青啊!你们也去县城?”

沈棠和赵慧敏气喘吁吁地跑上前,乖巧地点头:“是啊,去县城转转,买点东西。”

张老根拍了拍牛车的边沿,笑着说:“快上来吧。”

两人上了车,发现车上已经坐了四五个村里的大娘婶子大叔。

张老根见两人坐稳了,这才甩了甩鞭子,牛车“吭哧吭哧”地启动了,慢悠悠地往县城方向驶去。

沈棠刚想歇口气,就听到旁边一个女人开口说:“你是沈知青?”

沈棠抬起头,见说话的是一个看起来四十来岁,穿着干净棉布衣的妇人。

妇人眼神透着几分关切,“我是你们知青点点长李贵山的媳妇,大家都叫我巧云婶子,你们也可以这么叫。”

“巧云婶子好。”沈棠随即露出一个笑容。

赵慧敏也跟着打招呼,“巧云婶子好。”

巧云婶子点点头,目光扫过沈棠,“听说你们昨天在知青院里,被陈玉梅和林晓霞欺负得不轻,温知青还受了伤。她的脚怎么样了?有没有变严重?”

沈棠摇摇头,“温知青的脚没有发炎溃烂,但也伤得不轻,得静养几天。”

巧云婶子听了脸色一沉,“哼,这陈玉梅和林晓霞,真是不省心的东西。她们以前就没少惹事,赶跑了几个知青,竟还不收敛。你们啊,能离她们多远就离多远,免得被她们祸害了。”

沈棠点了点头,心里也是这么想的。

赵慧敏听着,虽然没多说话,但也默默记下了。

“还有你呀。”

巧云婶子又看向沈棠,语气带着点心疼,“瞧你这小身板,太瘦了!马上就要秋收了,你这样子能扛住地里的活儿吗?到时候可别晕倒在地里啊。这段时间可得赶紧补补,养好身体。”

沈棠闻言笑了笑,“是啊,我这次出去,就是想买点米面回来,好好补一补。不然秋收影响到大队的收成,我心里也过意不去。”

巧云婶子听了直点头,旁边的银花奶奶笑呵呵地说,“这才像个知青的样子。”

月娥嫂子也笑着接了一句,“沈知青这孩子看着就懂事。你要是缺什么,让大家伙帮忙也成。”

“对,有困难,张罗一声。”坐在车头的长福大叔,笑着拍了拍腿,“咱村里虽然穷,但人还是实诚的。”

沈棠听着这些朴实的话,内心一阵感动。

她低下头,心里忍不住骂起原主的叔叔婶婶。那两个畜生把原主虐待得瘦得跟竹竿似的!现在这身体,估摸着七十斤出头,各项指标估计早就不正常了。

这样的身体确实得好好补一补,否则指不定哪天就嘎了……

知青院,老知青们已经上工,新知青们三三两两地出门熟悉环境。

温宁烧了一壶热水,回屋喊还赖在被窝里的小逸。

小逸揉着眼睛从被窝里坐起来,哈欠连连的穿衣服下床,结果一个没注意把衣服穿反了,被温宁提醒后,他红着脸拒绝帮忙,自己又把衣服穿好。

“尝尝这个。”温宁拿出空间里上好的羊奶粉,冲好,递给他。

小逸捧着碗喝了一口,眼睛顿时亮了,“甜甜的,好好喝!”

温宁笑着摸了摸他的头,“这是好奶粉,喝了能长高。以后你早晚都要喝一碗。”

这可是空间里营养全面最顶级的奶粉,小逸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吃喝可不能马虎。

趁他喝奶粉的功夫,温宁又热了三个包子、煮了两个鸡蛋。

包子刚出锅,小逸迫不及待地抓了一个,一口咬下去,眼里满是惊喜,“姐姐,这包子甜甜咸咸辣辣的,好好吃啊,是什么包子?”

“鱼香肉丝包。”温宁见他吃得欢快,笑着用帕子帮他擦嘴角。

小逸吃完,还有些意犹未尽,又捧起奶粉喝了一大口,脸上满是满足。

温宁看着他圆鼓鼓的小肚子,忍不住笑了,“小馋猫,咱们出去转转吧。”

两人来到知青院附近北华山的山脚,山上是浓密的树林,清脆的鸟鸣从树梢间传来,微风拂过,脚边的野草随风摇摆。

趁四下无人,温宁从空间里拿出烫伤药膏涂抹在脚背的红肿处。

涂好药,她刚把鞋穿上,就听到小逸兴奋的声音:“姐姐,你看,那些人在掏鸟窝!”

顺着他的手指望去,半山腰几个村里的小男孩正手脚麻利地往树上爬,树下还有几个小孩欢呼。

小逸看得眼睛发亮,忍不住探头探脑。

温宁看着他天真的小模样,内心一阵触动。

小逸这么小就经历家庭巨变,离开父母,作为姐姐,更应该给他营造一个快乐、充满童趣的童年。

温宁蹲下身摸了摸小逸的头,从口袋掏出一把五颜六色的水果糖,“去和他们玩吧,”

小逸抱着糖果,笑得眯起了眼睛,“谢谢姐姐,我不走远,很快就回来!”

没多久,小逸就和几个孩子打成了一片。

他们围着小逸吃糖笑闹,又一个个笑嘻嘻地跑到温宁面前。

流着大鼻涕的二毛,是村里木匠的小儿子,他腼腆地挠了挠头,从口袋掏出一个用纸包的里三层外三层的鸡蛋,“温知青,这个给你吃,是我奶奶留给我的,我……我送你。”

在七十年代的农村,鸡蛋也是个好东西,一般村民都舍不得吃,都留着卖钱的。

温宁摸了摸二毛的头,“谢谢二毛,我不饿,还是留着你吃吧。”

会打弹弓的铁蛋,是村长的大孙子,他拍着胸脯说:“温知青,你想要啥鸟,我给你打!”

挥竹棍的根旺是铁匠李的小儿子:“温姐姐,我带你去抓蚂蚱,能抓一筐!”

抱着一只虎斑幼犬的女孩叫三丫,是村里瞎眼的秀莲奶奶的孙女。秀莲奶奶的丈夫儿子都因为意外去世了,儿媳妇跑了,只剩下祖孙俩相依为命。

三丫甜甜地笑着,“姐姐,小花是我的好朋友,它特别听话!”

那小虎斑犬看着才三个月大小,见了生人也不怕,欢快地扑向温宁。

温宁摸着小狗毛茸茸的脑袋,心里微微发软。前世她就很喜欢狗,因为穿越,养狗的计划搁浅了。她在心里默默盘算,等以后在村里盖了房子,一定要养只看门狗。

温宁一边摸着小狗,一边听着孩子们童真的话语。

曾经书里的纸片人,如今一个个鲜活地出现在她眼前,用最真诚的善意对待她,她已经没办法把他们当成陌生人看待,内心已经在慢慢融入这个世界……

……

牛车缓缓停在县城东头,

沈棠跳下车,从口袋掏出一毛钱递给老根爷爷。

这个年代,牛车归大队集体所有,村民知青使用牛车需要支付少量费用,用来补贴集体经济。

“记着啊,太阳落山前一定要赶回来,不然可就错过车了!”老根爷爷叮嘱道。

“知道了,爷爷。”

说完,沈棠转身打量起县城的模样。

凤城县县城的街道不宽,两侧是低矮的红砖房,屋顶铺着黑瓦。街道上,自行车**叮叮作响,小孩子们拿着糖稀棍跑来跑去,老人们蹲在墙根下聊天。

供销社是最热闹的地方,门口挂着“凭票供应”的木牌,进进出出的人手里拎着布口袋,肩上扛着刚买的粗布或柴火。

赵慧敏提着袋子,已经走向附近的供销社。

沈棠却没跟着过去,而是绕远去了一家更偏僻的供销社。

这里人少些,不容易引人注意。

她心里清楚,空间必须小心翼翼地使用。

她们既然已经穿书,实际已经是这个年代的人了,必须遵守这个年代的社会规则,否则会引发祸患。

到了供销社,沈棠推门而入,迎面是一股粮油和日用品的混合气味。

柜台后,一位年轻的女售货员正在忙活。

她穿着一条布拉吉裙子,头发绑着两条麻花辫,皮肤白皙,描眉画眼,整个人显得既精神又利落,气色很好。

“同志,买什么?”售货员笑着问。

“先来个竹篓吧。”沈棠说。

“竹篓3块钱。”售货员随手指了指墙角的竹篓。

价格不便宜,但沈棠想到后续要频繁用它,还是点了点头,“要一个。”

接着,她报了一长串要采买的物品:“再要十斤面粉、二十个鸡蛋、十斤大米、五斤红糖、半斤盐、两斤大豆油、两罐麦乳精、两斤鸡蛋糕”

售货员边记录边问:“票带了吗?”

沈棠拿出粮票、糖票、油票、鸡蛋糕票,递给售货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