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倾歌写的小说《闺蜜齐穿互助,在年代文里当配角》温宁萧焕全文阅读

更新时间:2025-03-28 20:49:43

>>>>《闺蜜齐穿互助,在年代文里当配角》 在线阅读<<<<

《闺蜜齐穿互助,在年代文里当配角》是一部打动人心的作品,讲述了温宁萧焕在面对生活考验时的成长与坚韧。温宁萧焕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抉择和困境,但通过坚持和勇气,最终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人生意义。这部小说充满温情与智慧,林翠萍笑着坐到床边,伸手轻轻捏了捏福宝的脸蛋,小家伙咂巴了两下嘴,又转了个头继续睡。……将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。

售货员核算了一下,“面粉两毛一斤,十斤是2块;鸡蛋三分钱一个,二十个是6毛;大米两毛四一斤,十斤是2块4;红糖四毛五一斤,五斤是2块2毛5;盐一毛四一斤,半斤7分钱;大豆油八毛一斤,两斤是1块6;麦乳精八毛一罐,两罐是1块6;鸡蛋糕七毛一斤,两斤是1块4。加上竹篓三块钱,总共是15.92元。”

沈棠利落地从数出16块钱,递过去,“找我八分钱。”

售货员找好钱,帮沈棠把东西装进竹篓。

装好后,沈棠又开口,“再来三米粗布、三两毛线。两个暖水瓶、三个搪瓷杯、三个牙刷、两个牙膏、两个肥皂、三个搪瓷盆、三个碗四个大盘子……”

沈棠又递过去钱和布票,拿到布料和毛线后,她心里盘算着,等回去把这些东西混着空间的布料一起做几件衣服。

最后,她来到肉摊,猪肉看起来颜色鲜红,应该很新鲜。

“猪肉怎么卖?”

卖肉的壮汉笑着说:“精瘦肉八毛,五花肉六毛,排骨七毛,猪板油四毛,猪尾猪蹄五毛。猪下水三毛,猪筒骨三毛。”

沈棠思考着,马上要上工了,下次来县城还不知道是啥时候,倒不如多买些。

她和温宁的身体还是个十五六岁的状态,小逸也是个小毛娃,都是需要补充营养的。

“好,精瘦肉来两斤,五花肉来两斤,排骨三斤,猪板油两斤,猪尾巴猪蹄各来四个,猪筒骨来两个。”

猪板油是大肥肉,很适合炼猪油,榨干油水的猪油渣配上酱油葱花拌饭,不要太美味。

五花肉用来做红烧肉和狮子头,排骨做蒜香排骨或糖醋排骨,猪蹄猪尾留着炖黄豆,猪筒骨和山药炖汤……

通过这几天的相处,沈棠已经发现小逸的吃货属性,她和温宁的厨艺都不错,到时候一定把小逸养的白白胖胖的。

沈棠递上肉票和钱,看着对方麻利地切肉,用草纸包好。

她把肉放进竹篓,实际是空间里。让她这小身板背几十斤的东西走来走去,是真的吃不消。

一切买妥后,沈棠背着竹篓,从供销社走了出来。

她左右看了看,想找寻黑市的位置。

周围的路人也不知道是好是坏,她也不敢问,生怕引来麻烦。

沈棠转了一圈始终没找到黑市,只得回到牛车旁。

老根爷爷正倚着牛车抽旱烟,见她回来,笑呵呵地打了个招呼:“沈知青,这么快就买好了?”

“是啊。”沈棠四下看了看,确认没人注意后,压低声音问:“爷爷,这附近有没有黑市?我想去转转。”

张老根一听,放下旱烟杆,神色立刻严肃起来,“现在黑市抓得严,投机倒把可是大罪,你一个小姑娘家,别冒险。”

“爷爷,您放心,我就随便看看,不乱搞。”沈棠笑着解释。

张老根沉默了一会儿,叹了口气,指了指西边的巷子。

“从那儿一直走到头就是,你千万小心。”

“谢谢爷爷!我会注意的。”沈棠眼睛一亮,提起竹篓转身朝巷子走去。

走了大约两百米后,视野变得逼仄,巷口渐渐出现一条隐秘的小道。道口站着个三十来岁的壮汉,目光凌厉。

沈棠走近,壮汉伸手拦住了她,“干嘛的?”

“买东西。”

对方冷冷地说:“一毛钱安全费,出事了我通风报信。”

沈棠听得明白,这分明收的是“保护费”。给了钱对方就放她进去了,拐了个弯,迎面便看到低矮的平房两边挤满了各式摊位。

摊位上摆着成袋的粮油副食品、布料衣物、烟酒罐头,还有一些常见的药品,甚至连手表、自行车这种紧俏商品都有。

沈棠走到一个卖罐头的小摊前,随口问:“黄桃罐头多少钱一罐?”

摊主抬头看了她一眼,“三块。”

沈棠心微微一沉。供销社一块钱一罐,这里却翻了三倍,黑市的价格果然离谱。

她又走到卖白糖的摊位,“白糖怎么卖?”

“八毛一斤。”

沈棠脑子飞快地计算着,供销社的白糖才三毛一斤,黑市直接涨了一倍多。

布料就更贵了,黑市三块钱一米,供销社只要一块。

沈棠仔细观察周围,发现即便价格翻了几番,布料的花色和质量依然单调简陋。可见这年头,好布料是个紧俏货。

空间里有大量颜色丰富、质感好的布料,明显碾压这个时代的布料。空间里还囤放了很多蚕丝被、日用百货,完全可以逐步出售,利润绝对可观!

经过卖自行车的摊位时,沈棠注意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标价300元,她记得供销社只要160元;上海牌手表在黑市更是高达200元,在供销社才120元。

黑市的价格几乎是供销社的两到三倍,而这里的人似乎还很愿意掏这个钱,可见稀缺物资的利润有多大。

正当她观察入神时,巷口突然传来一声急促的喊叫:“检查的人来了!”

是刚才收安全费的壮汉在大喊。

巷子里瞬间乱作一团,摊主和顾客四散逃跑,喊叫声、脚步声此起彼伏。

沈棠紧了紧竹篓,压下心头的慌乱,跟随人群快步往外走。

刚冲到巷口的安全地带,还没来得及喘口气,就听到“砰”地一声,一个男商贩慌不择路撞倒了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,孕妇摔在地上,痛苦地哀嚎,而那男商贩却跑远了。

沈棠刚要去追,倒地的孕妇却一把抓住她的裤腿,声音带着哭腔,“妹子,我羊水破了要生了……求求你,送我去医院……”

沈棠低头,看着孕妇额头布满冷汗,明显痛得厉害。

这个年代的医疗条件有限,如果耽误了,孕妇和孩子都可能有生命危险。

她咬了咬牙,立刻蹲下安抚道:“别怕,我送你去医院!你撑着点。”

沈棠向附近围观的居民求助,“你们谁家有板车,能借我推她去医院吗?”

一个五十岁的大娘跑过来,看了一眼地上的孕妇,捂住嘴:“天啊,是丽娜啊!你等等,我家有车。”

没一会儿,赵大娘就推来一辆板车,“她丈夫是附近食品厂的副厂长,我去通知她丈夫,你赶紧送她去医院!”

沈棠在周围人的帮助下,把孕妇徐丽娜小心扶上板车,急匆匆地往医院赶。

到了医院,护士连忙推来担架,把徐丽娜送进产房。

看着医生护士忙碌的身影,沈棠站在走廊上,始终没有离开。

等了约莫半个小时,手术室的门开了,一个医生摘下口罩,对在外等的沈棠说:“母子平安。”

听到这句话,沈棠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。

想着时间差不多了,她得去赶牛车了,正要离开,病房里的徐丽娜喊住了她:“妹子,等一下!”

沈棠停住脚步,回头看着她:“怎么了?”

“妹子,你叫什么名字?住哪儿?我得好好谢谢你,今天没你,我和孩子可能都……”

徐丽娜的眼里满是感激。

“我是大梨树村的下乡知青,叫沈棠。”

她轻描淡写地说,然后把竹篓放下,假装从里面掏东西,实则伸进了空间里。

沈棠从空间拿出两斤进口羊奶粉和一斤红糖,放到床头。

“大姐,这些东西给你和孩子补充营养。”

徐丽娜愣住了。

这年头,大米白面都是稀罕物,更别提奶粉和红糖了。

“妹子,这太贵重了……”

“没事,留着用吧。我该走了。”

沈棠拎起竹篓,挥了挥手,快步离开了病房。

不久后,一个身穿蓝色工装的男人,一脸焦急地赶到病房。

“丽娜,你没事吧?赵大娘说你遇到意外早产,我急死了!”男人声音里透着惊慌。

“卫东,你来啦。”徐丽娜抬头看着他,脸色苍白,却带着笑,“多亏了一个好心的知青妹子把我送来的,要不是她,我和孩子……还不知道会怎么样。”

林卫东愣了一下,“知青?”

“对,她说叫沈棠,是大梨树村的知青。”

徐丽娜指了指床头,“她还留下了这些东西,说给我补身体的。”

林卫东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,看到那两斤奶粉和一斤红糖,顿时愣住了。

这个年代,奶粉和红糖可是稀罕物,不但要花钱,还需要票。

他心里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。

“这个恩咱们不能不报。过几天我休假了,亲自去一趟大梨树村,谢谢她。”

徐丽娜点点头,眼里满是感激。

林卫东看着那些礼品,眼神里带着一丝触动。

这个年代,对萍水相逢的人能如此慷慨的,可不多了。

……

沈棠还完推车,匆匆赶回牛车停放的地点,远远就看到村民已经齐了。

老根爷爷一见她,急忙从牛车旁走过来,小声问:“沈知青,你没事吧?听说黑市那边出事了,把我急坏了,刚刚还琢磨要不要去找你。”

老根爷爷不过和她有过两面之缘,却能这样真心挂念她,实在难得。沈棠心里一阵感动。

“爷爷,我没事。耽误时间不是因为黑市,我遇到个孕妇羊水破了要生了,我给她送医院去了。”

“哎呀,那就好那就好!沈知青心肠是真好。”老根爷爷舒了一口气。

一旁的巧云婶子和银花奶奶听到了,也忍不住说:“哎呀,沈知青救人送医,真是积大德了!”

“也没什么,碰上了就出点力,换谁都会这么做的。”沈棠被她们夸得有些不好意思,腼腆地笑了笑。

“你这话说得轻巧,社会上只管自己家里的事的人多了去了?你做得好。”

沈棠笑着,没再多说什么,转身上了牛车。

东北的天黑的早,此时不过才四五点钟,天已经擦黑。

让大家等了她这么久,沈棠心里有些过意不去。摸了摸竹篓,意识进入空间,她抓了一把水果糖出来。装作从竹篓里掏的样子,笑着分给车上的婶子大娘大叔和赵慧敏。

“抱歉啊,耽误了大家时间,给你们点糖尝尝。”

众人纷纷笑着道谢,喜滋滋地吃了起来。

轮到老根爷爷时,沈棠又多抓了一把奶糖塞进他口袋里,

张老根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,感激地看了沈棠一眼,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。

牛车一路颠簸,到村东头的时候,天彻底黑透了。

和老根爷爷告别后,沈棠背着竹篓,和赵慧敏一前一后往知青院走。

刚才下牛车时,她已经悄悄把今天买的东西从空间转移了出来,这会儿竹篓沉得压肩,但她没让赵慧敏帮忙,忍着一路走了回来。

快到知青院门口,远远看见温宁牵着小逸迎了过来。

赵慧敏点头和温宁打了个招呼,便径直进了院子。

沈棠还没来得及喘口气,温宁就走上前,接过竹篓分担一半重量。

小逸也凑了过来,双手托住竹篓底部,仰头笑得眉眼弯弯,“沈姐姐,你终于回来啦!我今天可想你了!”

“姐姐也想你。”沈棠听得心头一暖,蹲下来在他脸颊上亲了一口。

小逸被亲得脸蛋微微一红,挠挠头笑得腼腆又可爱。

“今天怎么样?顺利吗?”温宁边走边问。

“还成吧。”沈棠语气有些无奈,“黑市东西比供销社贵两三倍,要是去卖东西,利润挺高。但今天才第一次去,就碰到检查的,差点翻车,太危险了。”

温宁沉吟片刻,“确实不能冒险,得找个信得过的中间人,卖给熟人,这样既安全又稳妥。”

沈棠笑了笑,接着说:“不过,今天也算做了件好事。碰上个孕妇早产,送她去了医院,母子平安。我还留了点羊奶粉和红糖给她,算是尽点心意。”

“你做得对,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积善缘。”

三人回到知青院时,新老知青正围坐在一起吃晚饭。

沈棠扫了一眼,跟几个关系不错的知青点了点头,便带着温宁和小逸去了厨房。

她随手关上门,“时间不早了,咱们凑合吃点,熬个白粥吧,配点咸鸭蛋。小逸单独弄个肉蛋羹,营养更好些。”

温宁点头,熟练地坐下来生火。

今天她和小逸捡了不少柴火,干燥又结实,足够用好几天。

她们现在既然分出来单过了,那就分的清清楚楚,自己捡柴自己用,免得再被人缠上。

沈棠麻利地淘米下锅,趁着锅里水还没开,她剁了些肉沫放进碗里,又磕了一个鸡蛋,加了点猪油、盐和清水,搅拌均匀。

等粥咕嘟冒泡时,架上木蒸盘,小心地将鸡蛋碗放在上面,盖好锅盖。

没一会儿,热气裹着肉香和米香弥散开来。

二十分钟后,沈棠揭开锅盖,蒸蛋已经凝固,肉沫点缀其中,滑嫩如玉,粥也煮得浓稠软糯,香气扑鼻。

她用夹子把肉蛋羹夹出来,放到小逸面前。

小逸早就馋得不行,一勺下去,柔滑的鸡蛋带着鲜香的肉味在舌尖化开,他眼睛一亮,咧嘴夸道:“好好吃!沈姐姐手艺和我姐一样好!”

沈棠被逗得笑出了声,揉了揉他的头,“就你这张嘴甜,看样子长大肯定特别招人喜欢。”

三人简单吃过晚饭,院子里已经静了下来。

沈棠看时间快七点了,便和温宁收拾好东西,准备去找村长。

她们带了一斤排骨、一罐麦乳精、一米粗布,还多加了一斤水果糖。